东台市博物馆
站内搜索
   加入收藏  |  设为首页
 
 
 
东亭人文
首页 > 正文
戈公振简介
文章来源:东台博物馆   添加时间:2015/6/25 16:10:07 点击率:5944


      戈公振(1890-1935),字春霆,号公振,著名爱国进步新闻记者、学者和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,其毕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卓越贡献,曾得到毛泽东、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赞扬。

      清光绪十六年(1890年)他出生于东台城的一个书香世家,自幼聪明好学,读过私塾。在家乡曾参与《东台日报》工作。1913年南下上海,在有正书局当学徒,不久因编印一本供学生用的习字贴风行一时,被提升为出版部主任。次年,戈公振被调到《时报》编辑部工作,初任校对,助理编辑,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,前后工作十五年,在此期间他为革新新闻事业做了大量工作,创办了各种副刊,并于1920年首创《图画时报》,为中国画报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。从1925年起,他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、南方大学、大夏大学、复旦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,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,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。戈公振在《时代》工作期间,还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新闻学理论和新闻史的研究,开始著书立说。他本着反对封建文化,宣扬社会革新的宗旨,编译了《新闻学摄要》一书,受到新闻界的欢迎。1927年,他先后到西欧的法国、瑞士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英国等国,后又去美国和日本,考察各国新闻事业,其间还曾应国际联盟的邀请,出席参加了1927年8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新闻专家会议和其他一些会议。是年,他的研究论著《中国报学史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,该书的出版改变了过去我国学术界对新闻史的研究,一直停留在研究地方报刊史阶段的状况,开创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要时期,同时也奠定了戈公振在新闻史研究中的拓荒者地位。1930年,他创办了《申报星期画刊》,并担任主编。

      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戈公振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开始阅读马列主义的著作,研究苏联的社会状况,并以新闻为阵地,积极投身了抵抗侵略者的战斗,参加了一系列抗日救亡运动,发表了许多呼吁大众抗日救亡的文章。1932年,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我国东北和上海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真相,他以记者身份随代表团去东北,冒死深入沈阳北大营,了解日军侵华情况,向国内报告,发回大量通讯和文章,深得国人好评。1933年3月,他随国民政府首任驻苏联大使颜惠庆去莫斯科访问,后来决定留在苏联,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研究,以寻求救国求民之路。为国内报刊写了不少有关苏联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通讯文章,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
      1935年,邹韬奋电邀戈公振回国,重新筹办《生活日报》,是年10月,戈毅然回到上海,即阑尾炎住院,不幸于同年10月22日逝世。戈公振是一位在新闻事业各个方面,都有过突出贡献的、杰出的新闻工作者。他是一位杰出的编辑,优秀的记者,同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,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新闻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,所著《新问学撮要》、《新闻学》、《中国报学史》等书,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著作,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,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。其中,以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最为精深。他那部《中国报学史》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,自一九二七年初版后,曾多次重印,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,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,是公认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。至今还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所推崇,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。像戈公振这样的在新闻战线的各个领域都八出过杰出贡献的全才,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。

戈公振先生


上一条新闻:没有了 上一条新闻:没有了
地址: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广场路10号 邮编:224200 联系电话:0515-85292285 联系传真:0515-85292280
CopyRight © www.dtmuseum.cn 东台市博物馆 .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苏ICP备13054208号-1